11月18日下午,信息工程学院、数理学院、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、计算机与软件学院、土木工程学院、生化学院六学院在12教209会议室联合举办课程思政学习观摩活动,活动由数字媒体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孟祥芸主持,各学院骨干教师参加。
活动伊始,教务处副处长孙新国强调,作为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,学校始终将课程思政作为落实“三全育人”的关键举措,课程思政成果丰富,各学院需依托这些平台与资源,深挖课程思政元素,让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同向同行。
活动现场,五位教学经验丰富、成果丰硕的教师依次分享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。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陈兰莉教授,聚焦《大学物理》课程,通过钱学森归国报国、中国天眼建设等案例,展现爱国主义与科学精神的育人力量,分享了画龙点睛式、案例启发式等九种融入方法;省级数理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负责人吴宏锷教授围绕“2.0时代下数理课程思政的进阶之路”,分享“345”建设模式与“三阶递进式”培养范式,为跨学科协同育人提供实践参考;谭帅老师以《电路理论》为例,详解如何从基尔霍夫定律中提炼规则意识,从戴维南定理中挖掘辩证思维,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“盐溶于水”的融合;姚琪老师结合《网络空间安全导论》课程,将国家安全观融入AI安全教学,通过DeepSeek事件案例分析,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责任与伦理担当;贾婷婷老师以《文创设计》为载体,介绍“三景融合”思政育人模式,通过非遗文创、红色文旅设计项目,厚植学生文化自信与创新意识。
最后,土木工程学院院长陈孝珍指出,各位教师的分享涵盖理、工、艺等多个学科,既有国家级教学名师的深厚积淀,也有青年教师的创新探索,展现了课程思政的多样性与创新性,为各学院提供了可借鉴、可复制的实践路径。此次跨学院的多学科交流互鉴,进一步凝聚了育人共识,提升了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。